成都动物园的几次建设与搬迁

成都动物园的几次建设与搬迁
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,少城公园西南角一狭长地带设动物园,动物种类少,设备简陋。1924年春,公园将自有菜地划出一些,修建两排禽兽舍,新增飞禽走兽,并配置梅花、桂花、腊梅、柏树等花木,使园貌改观。

▲ 图源:乐游少城

1950年,少城公园更名为“人民公园”。1952年秋,宜宾地区的农民抓到一只金钱豹,专程送到人民公园,被暂时安置在公园原有的栏舍里。

没想到自此后,原本非常冷清的栏舍旁游人竟然络绎不绝。当时的成都市领导看在眼里,又恰逢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召开,代表团要路过成都,市政府紧急对人民公园进行整修。淘沙、筑河堤、修路、栽树……短短一个月,公园焕然一新,但只留了个鸟苑和金鱼苑,金钱豹被暂时挪到青羊宫后林盘的柴房内。

趁此机会,成都市政府又紧锣密鼓地筹建一座专门的动物园。

百花潭动物园

引起轰动

▲百花潭动物园。图源:看度时政

几番挑选园址,目光就放在了距青羊宫不远的百花潭,这里有几处私家园宅,包括爱国将领邓锡侯的私人别墅等,差不多有3.3公顷左右。

1953年初,动物园筹建小组陆续在百花潭修建横跨锦江的入园浮桥、鹿苑、猛兽舍等设施,并从全国各地收集动物。

丁耀华是成都动物园的第一任园长。据他回忆,1953年2月,他和另外两人前往北京等地学习管理动物的经验。3个月学习期满,北京西郊公园友情赠送了梅花鹿、猴、狼、金鱼等动物。壮观的车队路过石家庄,石家庄又从乡坝里抓了几只鸡,“有寿光鸡、芦花鸡,还有来杭鸡,反正只要是有点稀奇的,都来凑个数”,丁耀华说。

▲百花潭动物园1953年建园时的合影。图源:成都动物园

1953年10月1日,成都百花潭动物园开门纳客。虽然那时的《工商导报》和《川西日报》都提前进行了报道,但这一消息更多的还是靠民谣等方式口耳相传:“成都市百花潭,如今建成动物园。动物园,飞禽走兽样样全,门票只要5分钱,人人看了都了然。”

出人意料的是,开门当天的游客只有5700余人。直到3天后的10月4日,周末又逢天晴,游客才一下翻了几番,达到18000余人,买票的队伍甚至排到城墙边。

▲百花潭动物园宣传海报。图源:成都动物园

当年,30种共93只动物吸引了约36万人次前往参观。此后又增加了华南虎、鬃狗、非洲狮、大熊猫、扭角羚、蓝牛羚、赤列羚、鬃羚、食火鸡、丹顶鹤等大批珍贵动物,到1965年,动物园展出动物增加到225种2000只。至于游客人数,1954年64万,1956年133万,1972年239万……“基本上是每新到一种动物,都会引起全市轰动。”丁耀华说。

白莲池动物园

匆匆流产

▲成都动物园各个时期的门票。图源:成都动物园

虽然百花潭动物园从最初的3.5公顷一度扩大到后来的4.926公顷,如此面积依不利于动物园发展。为此,市政府曾数次提出搬迁动物园的设想。鲜为人知的是,在成都动物园的建园历史上,在百花潭和现在的动物园之间,还曾有另一处选址考量。

原来,1959年,有关领导曾派丁耀华四处选址,塔子山、多宝寺、河心村都去看过,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北边的将军碑白莲池。“那里有成都市上的渔场和一个公社渔场,很宽”,丁耀华说。方案既定,一整座村子都要占。有关领导一下令,三天之内就搬完了,一共腾出3000多亩空地。

遗憾的是,由于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紧缺,再加上经济确实非常紧张,“白莲池动物园”匆匆流产。

1974年,市革委再次发出通知,决定将百花潭动物园迁到北郊公园。

北郊公园

建成动物园

北郊公园其实就是昭觉寺后门的一片林盘,俗称“北郊公园”。规划中的动物园面积为23.78公顷,动物展出馆舍的布局是按动物进化次序,从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开始,逆时针方向由低级到高级排列,并在突出位置建大熊猫馆。

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成都动物园大门。图源:成都动物园

1975年12月,动物园先后建成金鱼廊、鸣禽馆、雉鸡房、走禽舍、猴山、熊山、猛兽舍、鹿苑、羚羊馆、驼类房、野牛房、水禽湖等,并将百花潭动物园内的动物陆续搬入。

1976年元旦,成都市动物园开放,展出动物达205种、2515只。

以后的13年间,成都市动物园又先后建成熊猫馆、猩猩房、珍贵猴类馆、大象房、河马馆、小动物馆、长颈鹿馆、火烈鸟房、饲料房、兽医院及餐馆等服务设施,使展出动物馆舍逐步完善。1984年,动物园西南侧至中心地带的近1/3面积被划归昭觉寺,致使动物园呈“马蹄形”,面积减至17.08公顷。

▲成都动物园导览图。图源:云游览

2010年,成都市动物园更名为成都动物园。

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,成都动物园已发展成一个常年展出珍稀野生动物近300种,3000余头(只)的专类公园。除了国宝动物大熊猫之外,国宝朱鹮,金丝猴、东北虎以及黑猩猩、大象、火烈鸟、河马、细尾獴等等,都是园内的“网红”明星。

▲图源:成都动物园

迄今,成都成都动物曾获中国动物园协会命名“全国十佳动物园”。

曾荣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“全球500佳”环境成就奖。

2006年加挂“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”。

2009年加挂“成都市野生动物研究所”。

2019年加挂“四川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”。

身兼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“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”“四川省科普基地”“四川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”“成都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”等职。

是集野生动物繁殖、救护、科研、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。

留给成都人

深刻记忆

▲图源:成都动物园

而成都动物园与成都人的联接,已深深刻在记忆中。

到动物园游玩,曾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年轻人“耍朋友”的必要方式。

成都市民秦汉云和张林英有一张年轻时身穿军装、站在熊猫馆前合影的黑白照片。1973年,这两位正在谈恋爱的青年和所有赶时髦的年轻人一样,频频到百花潭动物园约会。“因为动物园不仅有看的,还有耍的。”张林英回忆,她和丈夫从谈恋爱到结婚去了十几次动物园,“进去后就直奔熊猫馆,要不就去逗孔雀开屏。”确定恋人关系后,两人花了7毛钱在熊猫馆前拍下合影。有了儿子后,他们带儿子到动物园不下20次。等有了孙子,两人拿着免票的老年证,也是一有时间就带孙子去动物园玩。

还有一家两代人在同一只动物上找到快乐的。章蓉蓉小学三年级时考了双百分,妈妈带她到动物园看北极熊“加加”。后来,她的女儿也喜欢在动物园看北极熊。

许沛至今记得小时候游动物园的趣事:“那时我经常穿漂亮帅气的海军衫到动物园‘骑老虎’、‘坐飞机’。动物园好耍,还可以吃搅搅糖……”

资料来源:

《成都市志-园林志》(第一轮)

《成都市成华区志(1990-2005)》

成华历史人文丛书《青龙场》(林元亨著):从北郊公园到成都动物园

《成都晚报》:成都动物园 从一只金钱豹起家(2008年2月27日)

《四川日报》:成都动物园花甲之园几代萌事(2013年8月30日)

编辑:王翠钟琦

校对:谭麟 高赛琦

审核:李云罗铁鑫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电竞平台有哪些 国内知名电竞平台推荐
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

电竞平台有哪些 国内知名电竞平台推荐

⌛ 09-12 👁️ 7942
如何做好一名销售员
约彩365app官方版下载

如何做好一名销售员

⌛ 08-16 👁️ 1156
内马尔 巴西世界杯
约彩365app官方版下载

内马尔 巴西世界杯

⌛ 08-10 👁️ 72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