荸荠的种植和炮制
来源
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。冬季采挖,洗净泥土,鲜用或风干。
【原形态】
荸荠,多年生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匍匐根茎细长,顶端膨大成球茎。秆丛生,圆柱状,粗2-5mm,光滑,有多数横膈膜。无叶片,秆基部有叶鞘2-3。小穗圆柱状,长1.5-3.5cm,直径5-6mm,淡绿色有多数花;鳞片卵状长圆形螺旋状排列,长约5mm,宽约3mm,中脉1,有淡棕色细点;下位刚毛7条,较小坚果长1.5倍,有倒刺;柱头3。小坚果宽倒卵形,双凸状,先端不缢缩,有颈并成领状的环,长约2.4mm,宽约1.8mm,棕色,光滑;花柱基三角形,宽为小坚果的1/2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栽植于水田中。
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性状
球茎圆球形,稍扁,大小不等,大者直径可达3cm,下端中央凹陷,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的嫩芽,外包枯英的鳞片。表面紫褐色或黄褐色,节明显,环状,附残存的黄色膜质鳞叶,有时有小侧芽。质嫩脆,剖面白色,富含淀粉和水分。气微,味甜。以个大、肥嫩者为佳。